(咖啡園內的主人之一)
朋友前天E-MAIL給我有關介紹某人的森林大軍與咖啡網站,其實在我94年決定種植咖啡時就已上網站查過,當時的部落格與現在完全不一樣,他的森林大軍的確非常成功,咖啡也小有名氣,我回應了朋友在99年10月28日參觀我家的咖啡園時是否注意到咖啡園內除了栽種了香椿、肖楠、五葉松等等其他經濟樹種外,也保留了部分原生樹種(例如茄苳、麻布、竹林、桑椹等等),其中栽種經濟樹種與學習種植咖啡的部分技術是向某人學習成功之處,保留部分原生樹種則是取經生物學家進行台灣原生動、植物生態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與調查,抉擇的理念說明如下:
一、 土地所有者未進行當地原生動、植物的生態進行調查,直接依其個人或政府規劃植物造林,並將植樹區內非規劃的原生樹種全數或大量砍伐殆盡,對當地的生態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栽種樹種與原生樹種所能所能提供當地生物的食物鏈不同,會造成人工栽種植樹區域的食物鏈劇變,導致該區域內僅剩某些植物與生物生存很好,包括各種微生物的生態,其實對當地的原生植物與生物未必是好的。因為國內、外生物學家早已針對人工造林的生態進行調查與研究,並在國家地理頻道等等宣導研究成果與觀念,發覺最佳的生態是原始林,如果有必要進行開發,建議保留部分原生動、植物的食物鏈,以維持當地生態上的生物多樣性。我自己在咖啡園的管理上做印證的結果是,所保留的原生樹種會依季節提供不同食物(包括果實、樹葉、枯枝、枯幹等等)與棲息場所給當地食物鏈中較高等級的動物如鳥類、爬蟲類或甲蟲類,所以當家中長輩要求將原生樹種全數砍伐,全部改栽種人工樹種,我並未接受。生物多樣性在我咖啡園內如果仔細依四季變化仔細觀察,便可察覺四季有不同活躍的的動、植物。
二、 經營咖啡園後,從育苗、修枝、除草、施肥、採收、去皮、發酵、日曬、脫殼、烘焙、品咖啡、行銷、生態維護與管理等等都自己親力而為,深刻體認這是循環不止的生態與生活,唯有不斷地透過檢視與修正,用愛心栽種,才能種出品質佳的咖啡與維護咖啡園內多樣性的生物生態,例如自己開始採用完全自然農法經營咖啡園,因為當時咖啡園內有大量腐朽的枯木、落葉、一年四季生長茂盛的雜草、大量豐富的蚯蚓、蟑螂、螞蟻、蜘蛛、牙蟲、螳螂、蚱蜢、甲蟲幼蟲、蝴蝶等等之條件,經過實驗與檢測,三分地所生產的咖啡產量僅有65磅(平均一棵咖啡樹生產約0.2磅左右) ,品質雖然油脂含量較低,不過風味不錯,但是觀察結果是咖啡樹開花花期加長成為5個月,加上果實成熟期需6個月左右,產生咖啡樹採收期尚未結束,同一棵咖啡樹花期已開始,造成咖啡樹營養不良而枯黃,加上咖啡樹休養生息不足,導致咖啡樹受傷,看到心愛的咖啡樹受傷,心裡很難過,趕緊請教有機栽種專家後,進行比對試驗與修正,一年只施二次肥,一次在咖啡剛採收結束時,另一次在雨季來臨前追加施肥,且施肥的目的在恢復咖啡樹元氣而非增加產量,所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搭配少量化學肥料,外加善用一年三至四次割除的「雜草」與二次修剪咖啡樹枝之「枝葉」作為「覆蓋」,三分地產量預估增加為100至120磅左右(平均一棵咖啡樹生產約0.3磅左右),產量一樣不多,甚至比前述某人的咖啡園以自然農法生產咖啡的平均每棵咖啡樹產量0.5磅還少,但咖啡樹已不再受傷,生長狀況良好。是否一定要採用自然農法管理咖啡園,我已不再堅持,但是採用對生態最低影響之無藥管理方式與維護咖啡園內多樣性的生物生態的理念是堅持到底的。
留言列表